6月7日,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点,考生结束第一科考试后走出考点。当日,2023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。摄影: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
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:京城5.8万余名考生奔赴高考考场 试题鼓励个性表达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新社记者 徐婧 陈杭
6月7日,2023年中国高考拉开大幕。在北京,5.8万余名考生走进考场,迎来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后的首次高考。
今年,北京市共设18个考区、100个考点、2029个考场。7时许,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(简称“人大附中”)考点外,已按照考生所在考场为家长们预留出等候区。在标注着考场号的指示牌上,写有“祝考生考试顺利,祝考试圆满成功”“相逢在考场,腾飞在四方”等暖心话语为考生加油鼓劲。
“今天孩子和平时一样6点40分起床,我们嘱咐他以平常心态迎接高考,希望他能发挥出更好水平。”将儿子送进考场后,身着玫红色连衣裙的任女士对中新社记者说,孩子在家的多数时间都靠自我管理,作为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支持和关心。
今年大四的王姓同学是送考队伍中的一员,“我初一时曾为学长学姐送考,四年前也在考场外感受过‘被送考’,所以在北京上大学后,每年都会来为学弟学妹送上祝福。”他希望考生们能找到兴趣所在,选择喜欢的专业,走好人生路。
临近考试,考生们沿着通道,一路在遮阳伞下进入考点。
各考点属地派出所在考点周边及门区均部署执勤警力及巡逻车。考生和家长如有紧急情况,可及时与民警联系处置。在海淀派出所设置的考生便民服务点,还备有饮用水、雨伞、口罩、防暑药品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“孩子参加高考是每个家庭的大事,今天天气炎热,考点的这些服务保障让我们家长很感动。”在考点外,身穿印有“好运”字样T恤的黄先生告诉中新社记者,全家在几个月前就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工作,包括制作偏清淡的饮食,希望孩子轻松上阵。
对于高考后的志愿填报,他说,期待孩子考出理想成绩,届时会遵从女儿的个人意愿。
11时40分许,完成高考“首战”的考生们陆续走出考点。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分为微写作和作文两部分。其中,作文题为“续航”或“亮相”二选一。
记者在人大附中考点外随机采访的考生中,大多选择“续航”这一作文题目。人大附中的赵姓同学表示,他从“为文化续航”“为科技续航”“为时代精神续航”三方面展开,将“续航”主题与岳飞、文天祥等名人的事迹,以及中国载人航天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相结合进行论述。
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分析,今年的写作试题引导考生回顾与展望,以积极、自信的心态迎接新生活。“续航”一题中,考生可从“续航”的必要性、途径、目的、价值等多角度思考,用积极态度面对个人成长的新阶段、国家发展的新征程;“亮相”作文导语提示了生活中三个亮相时刻,考生可回顾自己或他人“亮相”的体验与经历。
专家表示,今年的语文试题着重创设社会生活情境、个人体验情境,在解决问题中鼓励个性化思考和表达。例如,微写作第1题让考生对是否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发表观点,展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第3题以“心跳得那么快”为开头进行小诗或抒情文字的创作,有很大想象空间,便于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。
“感觉整套试卷难易适中,作文主要写了现代技术为传统文化续航。”李姓同学告诉中新社记者,自己此前积累过相关素材,在作文中通过故宫博物院、敦煌莫高窟等地利用科技保护文物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例展开论述,“今天比模拟考试发挥得好,希望接下来的考试都能顺利完成。”
耕耘于四时,收获于仲夏。高考承载着莘莘学子的青春与梦想,也是一场家长与孩子的“告别”。任女士说,孩子渐渐长大、渐渐独立,家长虽然不舍,但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,“我们会一直像今天一样,用爱和拥抱支持孩子”。(完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