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年前,《千与千寻》创造了304亿日元的票房奇迹,至今稳坐日本总票房冠军。
(资料图)
18年后,《千与千寻》来到中国,4天2亿的票房走势,比肩“提前引进”的好莱坞大片。
国内影迷这股补电影票的热情,哪怕是墨镜王家卫和星爷周星驰也要稍逊一筹。
这不能仅仅说是宫崎骏的魅力,而要特别限定:这是《千与千寻》的魅力。
它是第一部摘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非欧美动画片;第一部荣膺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动画片。
无论艺术水准之高,还是商业成就之大,《千与千寻》都创造了动画电影的历史。
灵感妙思一泻千里、剧作结构浑然天成。
《千与千寻》厉害之处在于,它让你从零观影门槛的少女童话进入,穿越其中却发现了一个层次丰富的宏大寓言。
01
少女的冒险
根据宫崎骏的说法,《千与千寻》是他拍给10岁小女孩看的励志童话。
千寻的原型,就是常到他山间别墅玩耍的友人家小孩。
以电影上映的2001年推断,10岁的千寻应该是1991年生人。
日本称之为宽松世代,中国称之为90后。
于是她的身上,相比其他宫崎骏女主,有着更加贴近现实中平凡而又生动的小女孩特质。
搬家途中,她坐在汽车后座无精打采,沉浸在离别的小愁绪里。
父母说话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得见,看到新学校吐舌头以示不爽。
面对未知的冒险,她总是嘟囔着“不行”、“我不要”,遇事习惯性地躲在父母身后。
一个恹恹的、怯懦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眼前,足以令每个90后女生无障碍代入。
宫崎骏自述道:
我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,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的10岁日本女孩。我要让每个10岁女孩,都从千寻那看到自己。她不是一个漂亮的可人儿,也没有特别吸引之处,而她那怯懦的性格,更是惹人生厌。我要给大家这样的感觉:一见之下不过尔尔,发展下去觉得“还是有些可爱”,最终经历千山万水走到她身边,才惊呼“啊,原来她有这样的魅力”——大吃一惊而记忆深刻。
也就是说,《千与千寻》想要完成的是一道人物弧光:
乍看毫不起眼甚至惹人生厌的小女孩,发展下去会让人觉得有点可爱,最终会让你惊呼“啊,原来她有这样的魅力”!
相信,这是每个平凡女生乃至每个平凡人类,在人生中最想抵达的蜕变与升华。
想要呈现这样的弧光,便需要一场异世界的冒险。
因为父母的贪欲,千寻不小心闯入了古代奇幻世界。
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消失,为了解救父母,千寻必须在油屋中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。
于是骄纵任性的宽松世代,在危险的异世界里完全失去了依傍,踉跄前行。
没人因为她是10岁的小女孩,就给她特别优待。
连救命恩人白龙也说,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,只有这一条路。
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发现千寻有点可爱的?
也许是她卑微地向锅炉爷爷求份工作,也许是她在油屋拼尽气力地干活,也许是她在汤婆婆拒绝签约时毫不退让......
原来怯生生的千寻,也有这样努力而勇敢的一面呢。
而她超凡的魅力,则是通过“纯洁善良”这一天性显现出来的。
千寻在油屋的格格不入,不仅是妖怪神魔与人类小孩的对峙。
更是因为,她是作为成人世界的“贪欲”、“冷漠”、“狡诈”、“杀戮”的反面存在的。
面对空无一人的美食街,千寻的父母用“先吃后付账”的借口暴露了纵欲后的丑态,而千寻因为心里的道德感抵挡住了诱惑;
孤独的符号无脸男,在这个忙着赚钱的世界里只是个透明的存在,只有千寻会问他:你站在雨里不怕被淋湿吗?
油屋的老油条们都是看碟下菜的势利眼,将最脏最累的活儿推给菜鸟千寻,腐烂恶臭的河神连汤婆婆都应付不来,千寻却因为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河神的沙金打赏。
双胞胎“汤钱二婆”为了争夺魔女印章相互攻击,本性善良的小白龙成了这场权力之争的牺牲品。而心思澄净的千寻,用一个诚意的道歉便化干戈为玉帛。
在危险复杂的诡异世界里,一个柔弱的、懵懂的小女孩,最终学会了自食其力。
并且以弱者的身份治愈和拯救了那些隐匿起来的“神明”——被工业垃圾污染的河神,没有人生方向的无脸男,丢掉名字的赈早见琥珀主。
在这个显得有些天真、过分美好的少女冒险故事里,宫崎骏歌颂了勇敢、努力和善良。
他鼓励那些像千寻一样普通的孩子们去相信:
千寻可以做到,你也可以做到。
02
成长的忧伤
年纪稍长后,《千与千寻》最吸引我们的不再是瑰丽幻想,而是里面怅然若失的情绪。
无论是那句“不要回头”,还是单程的海上列车,都象征着童年的一去不复返。
那个有着神灵一样名字的白龙,千寻后来怕是再也没见过了。
就像那些在记忆里与你走失的人,“再见”也许就是后会无期。
宫崎骏用一个宏大而瑰丽的幻梦,来描绘成长中的某个节点。
正是在这个节点,你感觉自己一瞬间就长大了。
故事以搬家为起点,而搬家象征着与过去告别。
千寻纵使对旧日时光依依不舍,但她明白,最终还是要接受新生活。
学会接受现状,不正是成长的必经课题吗?
千寻在异世界的经历,仿佛她内心准备面对这次成长的预备战役。
不工作会死,吃多了变猪,不正是我们现代社畜的最好写照么?
金碧辉煌的油屋,好比现代日本的高端娱乐场所。
这里有前来消费的上流社会的“神”,有大权独揽的经营管理层汤婆婆,也有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的底层劳动力青蛙和煤灰。
而千寻,是这座资本机器中最为普通的一颗螺丝钉。
工作做得不好,随时有人来取代。
千寻的职场生存记,既有汤婆婆这样的恶毒老板,青蛙这样的奸诈同事,也有小玲这样的善良前辈,锅炉爷爷这样的关键外挂。
还会有无脸男这样被纯情吸引的客户,白龙这样保护她也被她保护的珍贵的人。
他们在千寻的成长中,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。
初入职场,千寻被花式教育。
她好意帮过度劳累的小煤灰搬了一块“砖”,惹来无数煤灰效仿,纷纷罢工。
锅炉爷爷警告她,别滥发善心。
“不要因为好玩,就把别人的工作抢去做了。”
因为不工作,这群小煤灰的魔法就会消失,帮它们就是在变相毁灭它们。
在社会丛林中,善与恶、好与坏的边界,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。
锅炉爷爷拜托小玲带她去找工作,小玲多次面露嫌弃地提醒她:
喂,我跟你说了半天,你都不会说声谢谢呀?
哎,你跟锅炉爷爷说谢谢了吗?多亏他照顾你耶。
习惯了被照顾的千寻,进入陌生的环境,才反应过来礼节这回事。
千寻紧张冒失、做这不对做那不对的样子,像极了每一位被社会吊打的职场菜鸟。
片中,宫崎骏让她一次次跌跤,除了有助于塑造一个迟钝冒失的小女孩形象,亦是成长中每个人可能遭遇的挫折的象征。
生存面前,千寻必须快速成长、摸清规则、学会忍受。
从前轻易暴露的情绪,慢慢被收拾、隐藏得很好。
只是有时候,一个突然的关心,会让你的掩饰功亏一篑。
遭遇父母变猪的绝望打击,白龙递给千寻一份饭团,骗她说里面有振作精神的魔法。
起初千寻拒绝,然后麻木地塞进嘴里,直到最后被这份温暖唤醒了痛感和眼泪。
每位经历过职场压力的人,看到这个场景无不动情。
只是比起千寻,我们或许根本没有这样的白龙,在伤心时给我们递饭团。
我们应该更像那只青蛙,只用工作之余的一根烟,来消化胸中所有郁结。
永远龋龋独行、戴着面具的无脸男,像是现代都市中孤独症患者的化身。
因为孤独,所以千寻一句无差别的关心,就足以让他沦陷。
他没有人爱,亦不知道如何表达爱。
于是笨拙地向喜欢的女孩子强塞过量而贵重的东西。
第一次的药浴牌子解了千寻的燃眉之急,第二次他又用隐身之便为她捧来一堆河神留下的沙金。
可是千寻并不需要。
世人都喜欢金子,她没理由不喜欢呀。
你看那些可笑的小丑,甚至愿意为了金子跳滑稽舞,逗我开心。
无脸男不解,内心的强烈痛苦让他化作贪食的饕餮,用无尽食欲来掩埋内心的空虚。
孤独的,又何止是无脸男。
失去记忆的白龙,缺乏陪伴的巨婴,乃至强权在握却管不了孩子的汤婆婆,还有海上列车乘载的、经过的一个个黑色透明的灵魂......
他们都是孤独的化身。
孤独让他们异化,让他们迷失,让他们离自己本来的样子越来越远。
千寻也差点在身为异类的孤独中,丢掉自己的名字。
好在白龙不断提醒,“记住你的名字”、“记住你来时的路”。
千寻才得以守住心中的爱,看清脚下的路,保护好自己那颗没有被孤独吞噬的灵魂。
也正因此,她才有能力给白龙找回名字,给无脸男找到归宿,帮助巨婴成长。
千寻的冒险之旅,好似充满痛苦但绝不平庸的青春。
等到青春溜走,我们如梦初醒,知道回不去了。
然后余下的人生,总有那么一刻,我们怀念它怀念得要死。
03
日本的隐喻
如果仅仅只是励志童话或者物哀之美,《千与千寻》不过是一部成功的小清新之作。
实际上,它的内核不是清新,而是清醒。
如学者秦刚在他的著作《捕风者宫崎骏:动画电影的深度》里所言,
而宫崎骏乃至吉卜力,在其作品中深植的政治、历史和社会意识,往往是被所谓拥趸有意无意忽略的。
这部创作于2000年的跨世纪作品,随处可见宫崎骏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追问和现实折射。
▲国道21号象征着日本进入21世纪
片中有两处众所周知的寓意。
一个是古代小镇象征着日本泡沫经济时代。
过度开发、经济投机、倡导消费,一度造成日本在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的虚假繁荣。
这也是为什么,油屋被描绘成物欲横流的金粉世界。
无脸男过度进食之后,千寻喂他清丹,帮他催吐,他才变回无害的原形。
这种救治手段正说明,日本经济要重回正轨,就必须拂去泡沫。
另一处是不堪重负的河神前来洗澡,千寻帮他拔掉“刺”,一大堆工业垃圾哗哗堆满房屋。
这种鲜明的环保主义诉求,在宫崎骏的每部作品,都有呈现。
最被我们忽略的是,《千与千寻》中关于日本的身份认同问题。
片中反复重申“名字”和“记忆”两个概念。
只有记得名字,才会找回记忆,才会找到来时的路。
这是宫崎骏在借人物之口进行反思:日本从何处来,又要到何处去?
失去记忆的白龙,代表着过去的日本。
那个像鹰一样,在夜晚到处巡视的汤婆婆,正是美国的化身。
白龙为了学习法术,成为了替汤婆婆作恶的爪牙。
正如二战后日本为了快速发展,成为了被美国操纵的傀儡。
找不到方向的无脸男,则象征着未来的日本。
如果说汤婆婆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,那么远在沼泽之底、住在偏僻农庄的钱婆婆就代表着农耕文明的亚洲。
最终无脸男留在钱婆婆那里当助手,说明了宫崎骏的历史态度——
支持日本“脱欧归亚”,重新回到自己的亚洲身份。
宫崎骏说,最让自己感到满足的一幕,是千寻登上火车的那段旅程。
“我好像就是为了千寻登上这趟列车,才创作了这部电影呢。”
这段火车之旅,实际上是非常反高潮的设计。
原本设想中的酣畅大战没有到来,反而是一段流淌着哀伤、孤独之感的静谧旅程。
因为千寻道歉了,钱婆婆选择原谅,白龙得以痊愈,并且记起了自己的名字。
所有的矛盾一下子迎刃而解,好像一切来得过于容易。
为什么要有千寻这段郑重其事的道歉?
白龙帮汤婆婆窃取钱婆婆的魔女印章,正如历史上的日本帮助美国在亚洲实施各种侵犯主权的恶行——
那些追逐白龙使其受伤的白色纸片人,仿佛亚洲各国对日本逃避历史责任的漫天讨伐。
这段电影中高光片段,深刻体现了宫崎骏对日本历史作为的负疚感。
“开拓北海道、出兵台湾、处置琉球归属、发动中日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、吞并韩国、占领库页岛、扶植伪满傀儡政权、制造卢沟桥事变、南京大屠杀、建立‘大东亚共荣圈’……”
一个真诚的道歉,10岁的小女孩能做到的事,却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做到的。
所以,《千与千寻》是一部真正充满美感和善意的作品。
在故事的表层,他用冒险幻想鼓励宽松世代找寻勇气、永葆善良。
在国家寓言层面,他用犀利批判显示出了一位日本国民的责任意识。
除了天才般的想象力,宫崎骏更可贵的地方在这里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