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丛树
来源|鲁商儒风
(资料图)
20岁,第一份工作,做销售,业绩惨淡,不得不离职,换了一份工作,他主动要求转做销售;28岁,第一次创业,失败了,3年后,又一次创业。
这个人是不是有点“倔强”?
看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会发现,他们几乎都很“倔强”,不会轻易承认失败,像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非要从哪跌倒在哪儿爬起来。
最终,这个“倔强”的小伙子,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,第二创业取得成功,创办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,如今财富接近20亿元。
他叫聂卫华,来自安徽马鞍山一个叫和县的小县城。
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历,聂卫华都谈不上光鲜,他1976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,为了提早工作,初中毕业报考了中专,从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。
1996年中专毕业,当时刚20岁的聂卫华找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——到合肥的安徽华典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做销售,一看就知道,是卖保健品。
可能是刚走出校门,没有关系,也没有经验,聂卫华的销售业绩相当惨淡,仅仅干了3个月,就不得不离职了。
随后,他只身来到厦门,到一家名为厦门德大食品的企业,找到了一份工作。最初,他的岗位是企划,可是,不久后,他主动要求转岗到上一次很不成功的销售岗位,从中可以看出,小伙子确实有股“不信邪”的倔强劲儿。
他还真的成功了,半年后,成为了公司的销售冠军。
之后,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,销售成为了他的杀手锏。
1998年,聂卫华被公司外派到西南,担任大区经理。随后,他又来到广东,先是在华帝集团担任市场管理科科长,还曾到中山市百得燃气用具公司任职。
打了几年工后,聂卫华产生了创业的想法。正巧他碰到了一位马鞍山老乡,叫贾维银,当时正在通用电气全球研究院上海分院做研究工作。
贾维银比聂卫华大2岁,与聂卫华是完全不同的“路数”,他是位研究型人才,硕士研究生毕业,曾于2001年到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当教师,2003年刚加入通用电气全球研究院上海分院。
一个有丰富的销售经验,一个有技术, 堪称“黄金搭档”,两人一拍即合,决定携手创业。
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后,2004年11月,两人创办了上海容知测控技术有限公司。聂卫华任总经理,贾维银任副总经理。
不过,这次创业像聂卫华第一次做销售一样,并不成功。
聂卫华又展现出“倔强”的一面——他没有就此放弃。
3年后,2人回到老家安徽,在合肥再次创业,成立了容知日新科技公司。业务主要是做风电、石化、水泥、冶金等领域的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。
这是一个很偏门的领域。
大家都知道,只要是设备都会出故障,而很多行业,设备投资很大,而且对生产运行过程中设备的连续性、稳定性和高效性等要求较为严格,简单说,设备如果有故障会造成自身的操作,而且不能因为某个设备故障,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机,这将引起巨大的损失。
聂卫华他们做的,就是为这些行业的设备做监测,提前排除故障,设备出故障后迅速进行诊断。
在这方面,贾维银应该是主导者,他曾说:
上世纪90年代时,他第一次到钢铁企业的生产车间,发现工作环境很差,尤其是检修,设备停歇间隙,温度很高,检修人员就要进入车间对设备进行检修。更关键是,这种环境下人工检修,免不了会出现遗漏。
所以,当时他就产生了通过设备实时监测改变人工检修的传统模式。
重新创业后,作为副总的贾维银身兼首席技术官,负责研发。首先他们自己研发设备,其中自主研制的高端频谱分析仪填补了国产空白,逐渐形成了有线系统、无线系统和手持系统等产品;随后,又研发出配套软件,构建了云诊断中心;近年来,他们进一步对软硬件平台和解决方案升级,上线了智能运维平台。
从而形成了从传感器核心元器件、数据传输硬件、工业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、智能诊断到智能运维平台的完整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布局,成为行业的领跑者。
简单说,通过他们的系统可以适时对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,而不是原来的人工,一个设备一个设备去检测。
一个偏门的赛道,被聂卫华和贾维银做成为了蓝海。其实,所谓蓝海,也正是做的人不多,一般人做不了的领域。
这不仅需要眼光,还需要技术。容知日新显然就是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。
2021年,容知日新在科创板上市。
目前,聂卫华持有25.42%的股份,按如今容知日新约75亿元的总市值计算,他的财富接近20亿元;贾维银持股9.66%,财富也超过7亿元。
目前,聂卫华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,贾维银担任董事、副总经理、首席技术官。外部事务一般都是聂卫华出面,贾维银很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中。一个主外,一个主内,他们确实是一对“黄金搭档”。
相比而言,聂卫华更加传奇,两次遭遇失败,两次在原地爬起来,而这正是一个企业家常有的经历,这种抗击打能力,是企业家所应具备的能力。
NO.132
标签: